close

債券除了之前提到的《久期與凸性》以外,更根本的參數是到期日以及票面利率,畢竟久期和凸性也是用到期日及票面利率計算出來的。其中,我認為到期日又比票面利率重要,畢竟只有可贖回債才要擔心票面利率會不會太高以致於被贖回,而到期日卻大大影響違約的可能性。除了個別債券的違約率以外,以整體投資組合的觀點來看,建構債券梯時考慮的也是到期日。無論個別標的或資產組合的觀點,都足見到期日的重要性。

 

下圖是2019年隨手寫下的筆記,內容是2019年之後California Resources Corp(NYSE: CRC)的債務到期分布:

messageImage_1578367193152.jpg

 

顯而易見地,公司的債務壓力主要集中在2022年12月。還沒看公司的現金流量表或損益表就能大概有個底,除非公司的現金流量非常充沛,否則2022年12月的債務違約風險會驟升。(注意,只是驟升,不代表違約風險很高。)綜合考慮油價、開採成本、現金、存貨、固定資產以及最重要的融資能力等數據,可以推估公司在2021年9月以前的違約可能性極低。

 

當時我正好想補一些短期債券到我的債券梯裡,所以2019年底我配置了一部分資產在2021年9月15到期的CRC債券。以當時的價格來算,若最終結果真的沒有違約的話,殖利率超過200%;而若違約,推估其回復率也不至於讓我有多大的虧損,畢竟當時的價格不到40元。(債券的面值是100元,交易單位是1000元。)

註解 2020-01-07 124406.png

 

下圖則是去年底至今的債券價格變化:

註解 2020-01-07 130711.png

(來源: http://finra-markets.morningstar.com/BondCenter/BondDetail.jsp?ticker=C631419

 

只要債券不違約,隨著到期日的逼近,最終將會收斂至100元以上。這裡又再次見到到期日的重要性,其扮演著菲利浦費雪Philip A. Fisher)在《非常潛力股(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)》中所述的催化劑。若將債券形式化,會發現債券的本質是二元期權Binary option)的組合。用多數人比較孰悉的股票期權來類比債券的話,股票期權看得是到期日前股價和履約價的關係;債券則是到期日前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的關係。

 

也許有人會納悶,既然到期日這麼重要,應該多數投資人都會關注這項參數,憑什麼我可以像在CRC的案例中那樣低價買到超值的債券?原因很簡單,每個人的資源都是有限的,尤其是時間和精力。可支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就必須考慮到機會成本。對其他人而言,同樣的時間和精力,與其拿來關注債券到期日之類的,投資在其他方面可能有更高的效益。尤其專業經理人更是如此,每個人都有各自專精的領域。例如前兆豐投信的經理人:

註解 2020-01-07 113451.png

(來源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obleYenFansClub/posts/3402442249829745

其專精的領域是傳統產業的股權,自然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債券到期日這些細節,頂多看看信用評級和產業特性而已。

 

除了上述原因,還有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指數型基金的限制,有些指數型基金會限制投資組合內標的的信用評級。若公司信用評級被調降,有可能被指數型基金剔除,進而影響價格。

 

最後再補上一個我個人對股權和債權的主觀感受:股權比起債權,受情緒的影響更大。用菲利浦費雪的話來說,股權沒有內建的催化劑,只能靠市場提供,也就是題材。若沒有相關的題材可以炒作,無法保證股價能在有限時間內收斂至內在價值;相對地,若有題材,股價則可以變得天馬行空。至於債權,因為有到期日,其有內建的催化劑,受市場情緒影響較小。換句話說,股權和債權相比,股權需要多關注一些市場消息,而債權則是多關注些公司的經營狀況。

 

附註1:雖然股權沒有到期日,但其實可以將公司倒閉的日子視作到期日。用這觀點來看的話,股權的久期遠大於債權,自然受市場情緒影響較大。

附註2:針對債權的書,我推薦的有兩本,Frank J. Fabozzi的《債券市場:分析與策略(Bond Markets, Analysis, and Strategies)》以及《高級債券資產組合管理(Advanced Bond Portfolio Management: Best Practices in Modeling and Strategies)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潔旻 的頭像
    潔旻

    笨潔旻畫蝴蘭

    潔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